73年遥望春节里的中国     DATE: 2023-10-01 03:51:11

原标题:73年遥望春节里的年遥中国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丁文婷 2023年春节,望春78岁的节里江虹并不打算回老家团年 。阳康后 ,年遥她感到身体有些疲惫,望春腰疼的节里老毛病又缠上了她 ,加上老伴在几年前离世  ,年遥让她彻底失去了春节奔波700公里回南昌的望春欲望。

她的节里心系在海峡的另一边  。

在人生最初的年遥很多年里,江虹一直以为自己是望春孤儿 ,既不知生辰,节里也从没过过生日。年遥直到一张报纸的望春到来,解开了一段尘封近40年的节里身世之谜 。

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张《新民晚报》。南昌铁路五村职工宿舍里,住了不少上海来的支内(支援内地建设)铁路职工 ,虽然已经在江西工作生活20余年,但不少人仍保留着阅读上海《新民晚报》的习惯 。在信息相对匮乏的时代,许多人看报纸时 ,连报纸中缝的内容也要仔细逐读。一天,报纸中缝里豆腐块大小的一则寻人启事引起了一位老职工的注意:寻人启事要找的人不正是江伯伯吗 ?

老职工口中的江伯伯正是江虹的舅舅  。从记事起 ,江虹就跟随舅舅生活,而那则寻人启事是远在台湾高雄的亲妹妹发布的——寻找在大陆的舅舅和姐姐。江虹从不知道自己还有个妹妹 。一湾浅浅的海峡 ,不仅阻隔了与父母数十年的相见,也在数十年的时光里 ,隔绝了两岸音信 。

(《新民晚报》上刊登的寻亲启事,受访者供图)

那是1949年,蒋介石与众多国民党部下逃往台湾 ,江虹的父亲作为后勤人员也一同前往。仓促间 ,江虹的父母将5岁的江虹留在了上海家中 ,托付给外婆照顾。一年多后,外婆去世,江虹只能跟随舅舅生活 。不久 ,舅舅响应支内号召,由上海调往江西工作  。江虹也跟随来到南昌,为顺利入学,由张姓随舅舅改姓江 ,并以小名虹作名。

记忆中的成长算不上快乐 ,因舅舅家房间紧张,江虹很长一段时间都睡在客厅里,寒暑假还要去铁路供应社打小工做饼干 、做馒头,在火车站门口卖发糕补贴家用  。十五六岁时 ,江虹就开始边工作,边去卫校夜读 、医院旁听,最终找到了一份南昌市东湖区防疫站检验员的工作。18岁时,江虹与单位师傅介绍的同是卫生系统的同事结了婚。

想有个家 ,有家人 ,是江虹选择早早嫁人的原因 。此后十年间 ,三个女儿相继出生,江虹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忙于悉心照顾和培养女儿们 。

(江虹和两个女儿 ,受访者供图)

即使后来,江虹断断续续从舅舅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以及在特殊时期舅舅只能选择隐瞒的苦衷。江虹也不曾动过强烈的寻亲念头,一方面担忧认亲给亲人们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对父母抛下年幼的自己选择离开的事仍心有不解与埋怨。为什么抛下我,一走就是这么多年 ?

而海峡另一边 ,几十年间,牵挂与思念却始终未曾停止。江虹的妹妹张台霞生长于台湾,记忆中 ,回大陆是家中几乎每天都会反复提及的念想。小时候 ,母亲常常流泪 ,她也总跟着一起流泪 。但几十年间 ,始终无法通过任何方法获得大陆亲人的音讯。最终,未等到两岸开放 ,父母便在1977年和1980年相继去世。张台霞记得,母亲在临终前仍然反复叫着姐姐小虹和外婆 。母亲口中呼唤千万遍的姆妈(上海话妈妈),也成为了张台霞至今唯一一句会说的上海话。

(寻到亲人后 ,两岸往来的书信与贺年片,受访者供图)

一定要回到大陆,是两位老人一生未竟的心愿 ,即使去世后 ,也未在头几年火化 ,而是选择先土葬,就是希望有一日,能迁回大陆安葬 ,这也成为张台霞坚持寻找大陆亲人的原因。

1987年 ,台湾地区解除施行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 ,张台霞的一位台湾友人从法国回到大陆 ,她便委托朋友在大陆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1988年11月,台湾正式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亲 、奔丧之际,张台霞立即飞往上海  ,与姐姐江虹在上海见了面 。她们聊起这40多年来各自的成长和生活,妹妹向江虹讲述了父母的过往 ,她们一起回到老家原址处 ,取了一抔黄土,由张台霞带回台湾,洒在父母的坟前。

(1988年 ,江虹与张台霞在上海认亲 ,受访者供图)

在妹妹的描绘中 ,曾经面目模糊  ,又从不曾再出现的父母在江虹脑海中逐渐有了形象。苦都苦过来了 ,江虹对孤苦的成长释然 ,也渐渐谅解了父母,毕竟在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 ,上海这一别 ,会生死不复相见。她也在冥冥之中感知到父母的心意 ,等待几年发现归乡无望后,他们在台湾落脚生下了妹妹。而霞与虹 ,一个是浸染云层的万丈霞光,一个是雨过天晴后的七彩虹桥 ,各自美丽 ,又连接天空   ,彼此联系  。

(上海相见 ,妹妹帮姐姐化妆 ,受访者供图)

退休后 ,闲不住的江虹又找了份检验工作  ,一干就是8年 。直到小女儿成家,她去上海照顾女儿 ,一年时间就讲了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也交了很多上海的老伙伴。她从未想过 ,离开半个多世纪后,自己还能回到儿时的故乡。此后20年的时间里,江虹基本都在上海度过 。偶尔路过一些老城区时,会唤起她零星的儿时记忆,遥远、模糊的时光里 ,梧桐树掩映下的老洋房中有爸爸、妈妈和外婆 。

(年轻时的江虹 ,受访者供图)

几十年过去,随着年纪越来越大 ,前往台湾父母坟前祭拜,看看他们生活过的地方的愿望愈发强烈。2014年7月,南昌作为第四批开放城市开放了台湾自由行,江虹动了去台湾的念头,但此后,小外孙女出生  、老伴生病等一连串事情让她脱不开身。孩子小离不了人,等把最小的孩子带大一些再去。抚育后辈总是被她作为人生的头等大事。除了三个女儿外 ,江虹还带大了4个外孙女。她总告诉自己机会很多 ,去台湾很方便,但2019年,赴台个人游试点暂停,随后又是漫长的疫情三年,去台湾的愿望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2023年,江虹最大的念想是去一趟台湾。她担心再拖下去 ,身体还能否支撑自己坐飞机 ,走完这趟旅途 。

如果政策不允许,那就算了……这位快80岁的老人语气平静  ,如果台湾回归了 ,爸爸妈妈也等于回来了,在江虹看来 ,这也许是余生另一种形式的团圆。